Search
Close this search box.

颠覆航空业?丹麦技术大学研发轻质高效陶瓷燃料电池

一台万元级迷你型的陶瓷3D打印机,正在全球实验室悄然掀起一场能源革命。

如果将一架普通喷气客机的70吨燃料替换成相同容量的锂电池,其重量将高达3500吨——这样的飞机根本不可能离开地面。这一残酷对比,直指航空业脱碳的核心难题。

9月20日,《NatureEnergy》刊登的重磅研究彻底颠覆了能源设备的设计逻辑——全球首款全陶瓷螺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诞生,它用蝴蝶翅膀的灵感,解决了困扰航空航天界半个世纪的能源难题。

相关研究成果已于《Nature Energy》期刊,题目为“通过增材制造技术制造整体式螺旋固体氧化物电池”(传送门)

这一突破首次将燃料电池的功率重量比提升到每克超过1瓦,达到了航空航天应用所需的苛刻指标。更令人惊喜的是,制造这款颠覆性电池所需的关键设备,并非天价仪器,中国江苏奇迹智能公司推出的一款价格仅万元出头的C50陶瓷3D打印机就能精准打印核心部件。01

01 自然灵感破半个世纪技术壁垒

航空航天领域对能源设备的重量极为敏感。传统燃料电池中,金属连接件和密封结构占据了系统总重量的75%以上,成为无法逾越的技术壁垒。

丹麦技术大学DTU团队从蝴蝶翅膀和珊瑚骨架的微观结构中获得灵感,创造出名为“三重周期极小曲面(TPMS)”的陀螺体结构。这种结构在数学层面已被证实,能以最轻重量实现最大表面积。这种仿生设计使电池表面积最大化,同时保持结构坚固,且无需沉重的金属连接件,重量比传统设计减轻70%。

02 万元设备打印顶尖科研成果

实现这一突破的关键,是陶瓷3D打印技术的成熟。令人惊讶的是,制造如此复杂结构所需的设备,并非天价仪器。江苏奇迹智能公司推出的C50陶瓷3D打印机,价格仅为1万多元,尺寸与豆浆机相仿,重量不足8kg,却能精确打印出研究人员所需的TPMS结构模型。

“这款设备采用下沉式SLA技术,专门针对陶瓷浆料的成型要求量身打造,”奇迹智能技术人员介绍,“最小打印精度可达0.04mm,足以满足大多数科研需求。”

03技术革新颠覆传统制造逻辑

传统固体氧化物电池的制造流程极为复杂,需经历数十个步骤,且涉及多种易退化材料;而DTU的新设计采用全陶瓷一体化结构,将制造流程简化为几个核心步骤:研究人员先通过陶瓷3D打印机打造电解质框架,再涂覆电极材料,最后完成烧结即可。

“我们测试了电池在100°C温度波动下的性能,以及在发电和电解模式间反复切换的稳定性,”研究论文显示,“电池表现出惊人的韧性,没有出现结构损伤。”

这种简易的制造流程,结合低价设备,大幅降低了科研门槛。一位购买C50陶瓷打印机的博士生表示:“我们实验室预算有限,但这款设备让我们能够进行前沿的能源材料研究。”

04 技术革新颠覆传统制造逻辑

万元级陶瓷3D打印机的出现,正打破科研资源分布不均的僵局。以往,这类复杂结构的实验研究,只有拥有大型设备与充足资金的顶尖机构才能开展;如今,像C50这样的平价设备让更多研究者拥有了创新的可能。

“技术不应该被锁在象牙塔里,”江苏奇迹智能创始人表示,“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有创意的研究者都能负担得起实验设备。”

目前,全球已有中科院、清华等数百所高校采购了这款C50陶瓷打印机,广泛应用于能源、生物医学、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

更深远的影响是:当万元设备就能打印出顶尖期刊所需的复杂结构时,全球创新的大门正在向更多研究者敞开。下一个能源突破,也许不再仅诞生于顶级实验室,而可能来自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灵感。

江苏奇迹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是东吴科技领军人才企业,专注于3D打印(增材制造)相关产品的研发、生产与销售,已构建涵盖设备、软件、耗材、扫描与服务的完整产业链。公司产品覆盖教育、工业等领域,拥有三十余项专利和近百项软件著作权,并通过国家增材质检中心检测及多项国际认证(CE/EMC/ROHS)。